对外汉语专业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文科的热门专业之一,本文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专业开题报告第一篇:

  选题背景

  从 195年清华大学设立了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 东欧交换生语文专修班以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国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热潮的到来,以及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我们在传播汉语和汉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期间,对外汉语教材也一直伴随着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和中国的国情而产生了几次更迭。研究教材的人也层出不穷,但是单独将儿化细化出来的却很少。

  虽然相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儿化只能算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一个小配角。但是正如一台大戏,配角也要起到调节演出气氛和演出节奏的作用一样,语言中的配角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要本着 主角虽主,次角不次 的原则来看待语言中的小角色。

  研究现状和不足

  由于儿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学界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还集中在儿化的本体方面,对外汉语方面涉及的并不多。总结上述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关于儿化研究的成果仅限于对儿化本体的研究,有些并不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甚至有些地方对教学带来一些负面作用。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中规定 书面上有时儿化,有时不儿化,口语里必须儿化的词 ,这种词汉语里称作必读儿化词。《现代汉语词典》是当今最权威的辞书之一,也是我们编纂各种对外汉语教材的依据之一,正是因为必读儿化词被定义为 书面上有时儿化,有时不儿化 ,所以很多对外汉语教材中对必读儿化词的处理就显得有些随意,这种处理方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并不为过,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显然不太妥当。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本论文写作的目的主要通过多种材料的统计、分析和对比,以及对两所高校的 5名初中级留学生进行的口头调查,总结现有教材中儿化词的收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教材中儿化的不规范现象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对现有教材在儿化词收录和编排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使留学生能有效、快速地掌握汉语中的必读儿化词。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统计法和分析法。在本开题报告的写作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对辞书和教材中出现的儿化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总结了前人儿化词编排的经验和不足。

  对外汉语专业开题报告第二篇:

  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概况

  电视访谈类节目源于美国,《talk show》(脱口秀)。是指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谈话搬上电视荧幕,并将这种谈话的访谈方式直接作为节目的主要形式。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这种访谈形式的来到了中国,因为国内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1996年3月6日开播《实话实说》,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影响最大的谈话节目。内容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前主持人崔永元原本是一名记者,并非专业主持人,但他的学识、幽默、睿智和平易,使观众从根本上淡忘了他毫无特色的容貌,而倾心于他的谈话内容。随着谈话节目的大批涌现,也说明我国急需一批知识丰富、灵活机敏、风格独特、富有感染力的主持人,至于年龄、性格、相貌等应当不拘一格所以很受欢迎。《实话实说》借鉴国外 脱口秀 的形式,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后来出现克隆现象,大多数节目还停留在对《实话实说》的模仿借鉴上;婚恋交友类谈话节目的出现。在这一阶段后期,湖南电视台大胆模仿港台等地的婚恋交友类谈话节目,在国内又引发新一轮 克隆 热随着

  社会的发展。明星效应及更多的外来文化的冲击,《鲁豫有约》等访问名人的节目也开始陆续的登上了舞台,用提问的方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名人的生活和他们与众不同的的个人经历,让这些光彩夺目的明星更靠近普通人,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中成长的故事,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观众参与度。我国的谈话节目中,观众在节目现场表现的参与性相比美国要弱得多,绝大多数人恪守 游戏规则 ,主持人给出提问的机会和时间,观众举手示意,得到许可后才会把个人见解娓娓道来。但这种现象随着观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已经有了一些改变。例如中央二台的《对话》,有一期节目是《夫妻创业》,现场观众大多是高校学生和白领人士,提问很踊跃,有些问题富有挑战性。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国外,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还很不完善、成熟。这与其发展的时间跨度有关,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上,变现为: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共性和个性、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理性和非理性方面的二元对立上等等。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在文化上的融合趋势也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可以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不断丰富我国电话谈话节目。

  研究目标、内容、难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视访谈类节目开始出现在荧幕上,在强大的内容主题与来势汹汹的各种嘉宾的影响下,电视访谈类节目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深刻的影响着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但是随着网络文化及

  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访谈节目出现,但在形式上多有雷同,内容单一,缺少活力。例如我们之前都熟悉的《艺术人生》等节目,起初看起来还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节目都过于模式化、套路化,在内容上大同小异,主持人设置的选题也无新意,观众似乎已经很难再从中找到新鲜的看点了。与此同时,台湾综艺节目的 收视宠儿 -《康熙来了》就备受观众们的青睐。节目会邀请当红明星参与,通过对明星的采访让观众对明星的生活、工作、性格等平时不为人知的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电视,利用这种娱乐大众的方式,既宣传了明星,也大大满足了大众对明星日常生活的一种窥探欲望。也使得该节目在台湾有线电视台的各大娱乐节目中永创收视之最。

  因此大陆的访谈节目该何去何从,如何能够重振收视?本人从《康熙来了》这档节目的浅层次进行了解,并分析它受关注的原因,并结合大陆访谈节目的现状,试研究决定访谈类节目收视率的因素。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方面:其一,缺乏创新精神,克隆现象突出,同质化节目泛滥;其二,栏目定位不清,缺乏个性;其三,节目过程程式化;其四,话题的狭窄化与浅薄化;其五,交流的虚假化,伪沟通现象严重;其六,稀释调和矛盾,谈话缺少对抗性;其七,优秀主持人严重缺乏;其八,过度煽情;其九,缺乏人文关怀;其十,可能的道德滑坡现象。这些是结合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过程总结的一系列问题,在下面的部分中将会加以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古典文学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