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收入情况调研报告第

  职业收入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介绍职业收入情况调研报告

  职业收入情况调研报告第一篇:

常委会各位组成人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安排,为全面了解掌握20**年以来我市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工作开展情况,3月20日至4月9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率领下,调研组先后到**县、**县、**县、**县、**县、**各族自治县、**县等县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增收项目,到村屯、农户与农民、村干部进行座谈,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对促农增收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城、**、**、**县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和三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20**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行动迅速,把促进农民收入倍增工作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第一位,认真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促农增收的决定》和《关于加快促农增收的实施意见》,明确促农增收的具体措施,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409元,增长**.3%,增速在全区排名第9位,连续3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20**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072元,占纯收入比重56.8%,比上年增加7.5%,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是在种植业方面,去年全市粮食总产达117.3亿斤,比上年增长1.4%,创近年来最高水平;糖料蔗产量554.42万吨,同比增长34.8%;水果总产量80.8万吨,同比增长8.25%;蔬菜总产量344.66万吨,同比增长8.8%;桑蚕总产量18.7万担,同比增长28.3%;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木薯等其他产业也有一定幅度增长。20**年水果、蔬菜和蚕茧价格普遍上涨,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分别为320元、21元和95元。粮食和糖料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366元和399元。林业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2520元。二是在养殖业方面,去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和**.9%。

  (二)就业创业有新突破,农民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20**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15元,占纯收入比重31.7%,比上年增加467元,同比增长20.8%,成为去年我市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一是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力度得到加大,取得良好的成效。全年投入培训资金2.75亿元,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水库移民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贫困家庭子女学历教育培训等,仅人劳部门统计,20**年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达53958人,职业资格证书核发人数3186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15人,实现就业31189人。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扩大。20**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570**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如**县近两年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推进“内引外联”的劳务对接机制的建设,共招收1092名初中、高中毕业生到县职业中学进行免费学历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进行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培训640期7.39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35000人(次),劳务收入4.65亿元。

  (三)政策支持保护力度加大,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20**年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600元,占纯收入比重11.1%,比上年增加115元,同比增长34.5%。一是我市各地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补贴政策。种粮、良种、农资、农机具、能繁母猪、造林、森林生态效益及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补助等有关农民生产补贴收入有所增加。全年用于各项涉农补贴、补助8.92亿元。二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中央规定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月均补助水平由74元提高到84元,陆地边境0-3公里范围内行政村农民生活补助水平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6元。三是落实农村教育惠民政策。全市累计支出营养膳食补助资金4.5亿元,惠及学生85万人次;支出学生资助资金3.4亿元,惠及学生56万人次。

  (四)产权制度逐渐建立完善,农民财产性收入有所增加。20**年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22元,占纯收入比重不足1%,同比增长15.8%。一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年全市经过查缺补漏整改后确权发证面积3369.96万亩,确权发证率96.31%,确权到户面积3**1.47万亩,确权到户率89.91%。进一步扩大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全年新增贷款2.6亿元。二是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取得新进展。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初步展开。在**县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20**年全市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31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3**万亩的9.9%,涉及农户6.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2%。

  (五)环境条件不断优化,农民增收后劲增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总投资40亿元的**灌区项目进展顺利,编制完成《广西桂西北治旱**灌区工程规划报告》;投资2.3亿元的澄碧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新增**、**两县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了15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8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及**21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全年水利水电投资16亿元。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实施“百村通畅工程”,开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82个1786公里,已完工项目201个1046公里;新增180个建制村通水泥路,全市建制村通达率100%、通畅率71.7%。二是社会化服务和科技兴农能力不断增强。采取“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费用补贴”等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技术与服务全程社会化试点示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和气象服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三是产业扶贫初见成效,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十二五”以来,全市先后共投入1.9亿元专项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发展种植5.1万亩,低产改造10.6万亩。如**县几代领导长抓不懈发展沙糖桔,使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幅与奔小康目标差距大。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点和难点。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路径,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提升农民生活水准和幸福指数是时代赋予各级地方政府的历史责任。2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已达到5409元,增长**.3%,但与全国全区相比,差距还有3487元和**82元,按目前这样的增幅率,到2020年仅仅为12960元,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6700元相差3740元,难以实现与全国同步奔小康目标。

  (二)促农增收缺乏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的产业支撑。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目前全市自治区级以上的龙头企业仅有9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在全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中,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仅有1家。当前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形不成规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有限,有的地方出现一届领导力推一种产业,片面追求“短、平、快”,缺乏发展产业的联贯性现象。二是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养业,增收渠道单一。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短,深加工能力弱,加工附加值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非农产业增收渠道不宽。三是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居高不下,保持高位运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四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洪涝、干旱、冰冻灾害等极端天气和动物疫情频发,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发展带来较大危害。农产品价格大涨大跌,波动剧烈,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

  (三)工资性收入与全国全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年全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广西占39.9%,而**仅仅为31.7%,劳动力转移获得的工资性收入仍然很低,工资性收入还有增长空间。我们贫困地区部分劳动力还缺乏一技之长,干体力活的多,做技术工的少,收入较低,当前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非常重要。而目前各行各业对农民工培训的经费使用效果都不很理想,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与市场脱节。目前,我市的职教中心(机构)普遍没能适时灵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村劳动力培训内容,而最需要培训青壮年劳力因外出务工得不到相应的技能提高培训,使得转移出来的农民在就业岗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广大农村劳动力输出以后,培训的对象都是没有基础而且劳力缺乏的留守老人,培训的效果极不明显。

  (四)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落后。一是水利设施条件落后。全市超过二分之一的耕地缺乏基本的灌溉条件,一半以上的农田水利设施存在老化失修、配套不全等突出问题。我市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因水利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种植出来的水果、经济作物产量不高,品质不好。同时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我市截止20**年底仍有69.3万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平均每年要解决25万以上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岩溶地区石漠化严重。全市国土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山区占95.4%,全市岩溶土地面积129.7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5.8%,石漠化土地面积71.54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2.4%,在石漠化土地中,重度石漠化土地44.5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62%。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结构明显不合理,农、林、牧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存在大量的陡坡耕种玉米、甘蔗等作物,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三是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石漠化造成水土流失面积545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4%。四是农业生产要素不集聚,农民增收难。首先是基层一线农技人员总量少,队伍不稳定,知识结构不合理,新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其次是广大农村市场信息不灵,渠道不畅通,农业经济信息农民知知甚少。再次是农民农业贷款难、筹资难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五)扶贫工作脱贫任务艰巨且存在死角。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010年末全市贫困人口为169.5万人,占全市农村户籍人口的48.6%,经过努力,全市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69.5万人减少到20**年的102.44万人,比2010年底减少67.1万人,减幅39.59%,年均减贫**.2%;贫困发生率(即贫困人口占农村户籍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的48.95%下降到20**年底的25.6%,但贫困人口绝对数和贫困发生率仍列居全区首位。到20**年底,全市仍有178个行政村未通四级以上道路,里程达1260公里;2392个20户以上自然屯未通屯级路,占总数的22.6%;69.3万人未解决饮水安全或饮水困难;100多个自然屯未用上电,全市贫困现象依然严重。扶贫工作存在死角,一些贫困村存在一无产业扶持,二无外出务工技能,留守农村的大多数是年龄大、素质低的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已脱贫的群众也极易因灾、病、市场风险等因素返贫。

  三、意见和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促农增收工作的艰巨性,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2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409元,与全国、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仍有不小差距,按年增幅**%速度,到2020年仅仅为12960元,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近4000元,按自治区最新核定,截止20**年底我市尚有102.4万人贫困人口。促农增收工作任重道远,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片区规划和加快编制《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机遇,进一步重视农民收入倍增工作,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抓实抓好,针对不同地区资源状况、农民素质能力、增收渠道等情况,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区别施助。

  (二)积极探索“以中长期项目为主、短期项目为补”的农业种植业发展路子。各有关部门要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核心,重点围绕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等方面,加快农业结构提质升级,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和“一乡多品”,重点发展芒果、柑橙、茶叶、桑蚕、火龙果产业等。根据我市资源优势,借鉴外地发展特色产业成功经验(如延安苹果、**桔橙),结合**实际,重点发展投资少、效益好、覆盖面广、群众喜欢的芒果产业。**的气候、土壤适合发展芒果产业,从右江河谷到驮娘江流域,很多地方适合种植芒果,老百姓普遍掌握种植技术,要抓住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出台奖励政策,千方百计把全市25度以上坡地种植的甘蔗和玉米进行退耕还林还果,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芒果,争取用3-5年时间发展到100万亩。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帮助群众解决林下滴灌管网设施建设,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如右江区为农民提供芒果苗木,在平圩到谷拉高速公路沿线实施“甘蔗下山,芒果上山”战略,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同时要扎实推进田七回家工程,解决好当前面临的病虫害问题和兑现各级政府资金扶持政策。

  (三)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一是要建立培训、就业和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开展订单培训,拓展劳务经济规模。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等合法利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偿试把培训课堂搬到**籍务工人员集中的珠三角和江浙地区,以“异地办班”、“就地培训”等形式,实实在在提高**籍务工人员劳动技能水平,增加他们的工资收入。二是要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充分依赖本地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来保障工资性收入增长,以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载体,提供用地、融资、扶植等服务,进一步加大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发展农产品加工、商贸、服务、运输、建筑等实业,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文化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更多就业创业的机会。三是积极培育乡土人才,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通过评选千名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树立农村致富标兵,扶植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群众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四)要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一是要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点。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确权,扩大抵押贷款规模和范围,多渠道筹措支农资金,增加对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同时积极整合资金,完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支农资金整合机制,不断增强支农资金“集聚”和“放大”效应。二是要增加财政支农投入,确保财政支农投入增量和比例均有所提高,确保各项补贴和保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特别是加大对投资少、效益好、潜力大、覆盖面广、群众喜欢的产业的支持力度。三是要综合运用财政补助、贴息、保费补贴、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互助金补助等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信贷、保险、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社会资本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格局。

  (五)抓住果蔬专列开通机遇,加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到北京的果蔬专列在20**年12月顺利开通,进一步提升**果蔬的知名度,拓宽销售市场和销售份额。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专列货源难组织、吃不饱的现状,一是要培育、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从事农产品洁净包装、贮藏保鲜等初加工的企业,应给予享受农用电待遇。二是要加快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升级,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三是要加强农超、农企、农校等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四是要大力开展农产品展销推介、网上销售活动,通过开通果蔬专列,办好农展会等方式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职业收入情况调研报告第二篇:

  邹平县农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实现了双增,尤其是农户财产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加。据110户抽样调研资料显示,邹平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14元,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长%。尤其是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是历年来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2010年一季度,邹平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长%,增幅回落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减缓。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仅增加3元,增长%。通过农户记帐资料结合农民工检测调研,以及深入走访调研户得知,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了其他行业,例如:尹家调研点的大部分女劳动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纺织厂打工的习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工资降低,返乡农民工有的从事服装生意、有的从事人寿保险,还有的直接在家从事家务;二是县域内的几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延长了春节假期的时间,工人的生产时间减少,收入也就随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机是直接导致农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产业现金收支有较大增长。调研数据表明一季度,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111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期间,农户用于生活消费的开支与春耕备播的支出加大,促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公斤、公斤、公斤,增长%、%、%;虽然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但是,由于出售数量的绝对增长,还是拉动了农民一产现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人均达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长%,由于农业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增幅比上年增加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对比分析,基本实现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长过快、符合当前全县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3、农户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产业现金收入大幅度下滑。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家庭小型企业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从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得知,全县110个调研户中,有1户常年经销木材、1户从事面粉加工的工商户,因为今年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的原因,转行出去打工或者从事了三产行业。调研资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212元,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减少%,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时期,与全县的工业发展大趋势相符合。

  4、三产业受二产业的影响,首次出现下降。一季度,由于受全县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形势的影响,三产业的增长历年来首次出现了收入下降局面。调研数据表明,前三个月,农民人均三产业收入达到181元,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减幅%。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物流效益下降,导致了交通运输邮电业人均收入下降39元,减幅%;二是企业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资收入减少,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影响了批零贸易餐饮业人均减少10元,减幅%。此外,个别三产经营农户的转行也是导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带动农民现金收入增加。近几年,农户从占有财产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尤其是出让土地带来的各种补偿,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其次,由于农户在外人口的独立生活,农村人口的逐步老龄化,离退休、养老金、赡养费等标准提高,拉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长。调研资料显示:邹平县一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244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长%,导致本季度增长幅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后芽村调研点的大部分农户,2010年下半年,耕地被企业占用,春节前企业按照吨粮,结合当时的市场粮食价格把补偿及时兑现给农户,带来了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达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长%;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2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长%,主要是退休金与农村赡养费增长的拉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失地农户的收入要大大高于农业户,一方面是打工人数多,打工收入高;二是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多,收入高;三是没有农业收入也没有农业投入,但是非农业的收入高,尤其是财产性收入高。

  6、期内农户现金支出大幅度增加。邹平县一季度,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的费用、扩大二三生产规模、购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别达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别增长%、%、五倍多。其中,由于农户直接购买商品房以及房屋装修支出的剧增,拉动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长了%。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邹平县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农户占地补偿增加的拉动,二者带动了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然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拉动农民增收的方向,其一是虽然农产品价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农民增收,只能视为生产、生活需要;其二是土地占用补偿的增长,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从全年来看不会对农民增收拉动太大。因此,要理性的分析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正确把握农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认识到现金收入增长之下掩盖的问题:一是工人的月收入已经明显下降;二是新的就业岗位虽然增加,但是进厂的门槛提高,对年龄、性别、学历有了新要求,相对限制了农村“40-50”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三是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的门路变窄;四是资金缺乏,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阶段更加困难。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家庭消费情况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