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本文将为你提供县基层党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桃源县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现状,进一步强化非公企业基层组织建设,提升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水平。近期,桃源县工信局党委对归口工信局党委管理的非公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

  基本情况

  归口中共桃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委员会管理的基层党组织委员会2个、总支部1个、支部14个,分别是中共桃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机关支部委员会、中共桃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机关离退休人员支部委员会、中共中材常德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下属生产和部室2个支部)、中共常德胜利化工有限公司总支部委员会(下属6个支部)、中共常德牛力水泥厂支部委员会、中共湖南省四通建设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中共湖南津山口福食品有限公司支部、中共湖南古洞春茶叶有限公司支部,共有党员75名(不含流动)。

  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桃源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些滞后,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性质决定了党建工作存在一定困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财产具有私有性,员工具有 雇佣 性,业主对企业有绝对的领导权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业主的认同。但是,部分业主对组建党组织工作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的认为组建党组织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产和发展秩序,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导致这些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的不稳定性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党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从业党员流动性大,数量不固定,党组织不够稳定。像津山口福党支部、古洞春党支部,由于企业本身的性质,党员数量少,人员流动性较大,现在已没有党员,致使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同时,经营企业竞争压力很大、风险也很大,企业老板将主要精力用在了谋求企业利益上,很少把心思用在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上来。

  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偏少,与员工数量相比比例偏低,党务工作者缺乏工作经验,致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不太明显。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受到党员发展政策的影响,在低学历和年龄较大的企业员工中有党员身份的并不多,加上非公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很强,造成企业党员少、党员留不住、党员不履职。

  问题存在的原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思想基础脆弱。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对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种不良的思想倾向: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理不直、气不壮 配角从属 思想倾向严重。二是党员的复杂、懈怠心态 打工雇佣 思想倾向。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里,业主和党员职工是双向选择关系,很多党员认为自己是临时的,流动性比较大,饭碗掌握在 老板 手里,随时有被 炒鱿鱼 的可能,难以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整体目标、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难以行使党员的权利和承担党员的义务,失去了党员应有的作用。三是价值利益的多元化,使得年青人不愿靠拢党组织 急功近利 思想倾向。

  党务工作者缺乏工作经验。企业党务工作者大都由企业高层领导兼任,即使有专职党务工作者也多缺乏工作经验,对党的基本知识,组织活动程序不了解,开展党的工作不得力,方法单一,党务工作不规范。有的虽然是党员,但对党员义务、党员职责,党组织的设置及活动开展知之甚少,不关注党员,也不主动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

  对策和建议

  准确把握内涵,科学界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当是党在该经济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具有支持、促进和监督、协调作用。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依法经营,使企业健康发展;要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要协助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协调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领导企业中的工青妇组织,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一是灵活开展党建工作。坚持 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 的原则,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开展工作。二是培育新生力量,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发展工作。按照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的方针,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员工吸收到党内来。

  加强培训机制,大力增强非公党务工作力量。一是对非公企业主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向他们宣传党和政府关于非公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壮大。让他们能够学习领会党在一个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和主要政策精神,体会到党对企业的支持鼓励和关心,增强他们自觉做好党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对非公企业的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对党的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党的组织活动的程序进一步理解,解决非公经济党组织党务工作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三是对党建指导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党务工作水平和市场经济知识,增强他们指导企业的能力。

  篇二:

  肃南县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聚居区,也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山区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38万平方公里,与甘青两省7个市州15个县市区接壤。全县辖6乡2镇、9个国有林牧场、101个行政村和3个城镇社区,居住有裕固、汉、藏、蒙古、回等11个民族。2008年全县总人口3.6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0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其中,有裕固族9729人。全县现有基层党组织282个,其中党(工)委11个、党组11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250个(机关党支部124个、农牧村党支部100个、社区党支部3个、企业党支部23个);共有党员3775名,其中:在职党员1463名、农牧民党员1513名、社区居民党员164名、企业职工党员221名、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404名;60岁以上的党员725名,35岁以下党员的807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229名,少数民族党员2155名,妇女党员863名。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牧区,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党委抓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创新活动载体,强化实践探索,以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基本”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强基创先”工程,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努力把党建成果转化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证。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围绕大局,服务发展,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党建工作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总结工作经验、分析研究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党的建设这一根本、突出“三个重点”(经济总量、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大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钨钼铁产业基地行动计划、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开发行动计划、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基地行动计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行动计划、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五大战略”(工业强县、畜牧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牧区特点、符合肃南实际的发展路子,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008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47亿元,增长25.1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62万元;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048亿元,增长16.46%,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059万元,增长20.5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2亿元,同比增长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22元,同比增长10.31%,增加51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43元,同比增长9.22%,增加780元。步入肃南历史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农牧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始终坚持把农牧村党建工作作为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不断加强农牧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乡(镇)村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1、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在乡镇换届中,按照发布公告、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民主推荐、差额选举、组织考察、公开公示等程序,大力推行党委委员候选人“公推”制度, 进一步扩大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中的民主,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乡镇领导干部。全面推行农牧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民委员会“公推直选”,坚持“能、宽、公、广”四个标准选拔培养农牧村干部,即:在条件要求上突出“能”——能力突出,在选拔渠道上突出“宽”——拓宽视野,在选拔标准上突出“公”——群众公认,在后备干部培养上突出“广”——广储后备,一大批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熟悉农牧村工作的干部走上了乡镇和农牧村领导岗位,增强了乡村工作活力。目前,全县8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39岁,35岁以下的有15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5人,占乡镇班子总数的86%,少数民族干部32人,占61%,妇女干部8人,占15%,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能力化趋势;101个农牧村 “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到40岁,交叉任职的199人,少数民族346人,妇女9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86人,其中党支部书记99人,有2名妇女被推选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村干部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大力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县乡党校、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外地培训资源等,加大对乡镇和农牧村干部政策理论、管理理念、技术技能、学历等培训。2006年以来,县上先后选派46名乡(镇)村干部参加了省、市调训,组织315名干部参加了7期赴外培训,举办了8期农牧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集中培训班,培训1600多人次,乡镇党委每年负责对农牧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轮训一遍,有143名乡镇、农牧村干部通过离职、函授、电大参加了学历教育。

  2、党组织服务农牧民群众的方式不断创新。针对乡镇区划调整后因点多面广、服务半径大出现的服务群众“短腿”问题,深入开展了“便民服务代理”活动,本着就近、便利、高效原则,依托乡镇政务大厅成立乡镇便民服务代理中心7个,以区划调整前原乡镇地域为基础划片成立便民服务代理点23个,在全县101个农牧村成立便民服务代理室,并为各代理点(室)落实好办公地点、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和工作经费,为便民服务代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从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入手,狠抓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坚持实行乡镇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党员干部包片驻村工作制度,在中心、室、点将便民服务代理的办事程序、服务项目、服务承诺、代理时限和有关规章制度公布上墙,为群众发放便民服务代理“明白卡”、“回访卡”、“评价卡”,接受群众监督。确定由乡镇党政“一把手”重点负责代理中心的工作,安排专人受理群众办理事项,配备2-4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在各片代理点各确定1名党委班子成员任主任,配备3-5名机关干部担任代办员;为各村代理室派驻1-2名工作人员蹲点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各片代理点和村代理室设立党小组,结合农牧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吸纳一些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特长的农牧村党员参与,组织开展代理服务工作,解决人员紧缺的问题。全面推行“六个一”工作机制(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张联系卡、一份宣传单、一个记录簿)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将便民服务代理工作层层向下延伸,从而做到了人员、场地、经费、工作“四落实”,形成了乡镇—片—村“三位一体”的便民服务网络和上下联动、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使乡镇工作重心下移,心贴心与群众交流,面对面为群众服务,实打实给群众办事,方便了群众,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3、党建工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6年以来,深入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按照“六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选址、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布置、统一验收)的要求和“六个一点”(向上争一点、财政补一点、党费贴一点、部门帮一点、项目挤一点、乡村筹一点)的办法,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总投资6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农牧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6个,建筑总面积1.2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村级活动场所“空白点”,实现了办公有场所、活动有阵地、培训有场地的目标。切实加强农牧村党建宣传阵地建设,选择了一批建设规划好、村容村貌整洁的农牧村,建成46个2600多平方米的融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为一体的村级文化长廊。大力实施“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万名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建成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109个,其中“天地网”合一的站点57个,依托学校和乡村自建站点29个,并建成了“肃南党建”网站和县级远程教育教学辅助平台;积极整合资源,依托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培训项目、专业协会建成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示范点10个,建立农牧村合作经济组织22个,为农牧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教育培训、发展农牧村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4、村级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县委把发展壮大农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牧村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夯实农牧村党建工作基础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力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践活动,实行村干部从村级集体经济当年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报酬、其他村级配套组织干部和无职党员根据表现“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村干部和党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农牧村有40个,1至5万元的农牧村有61个,农牧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5、村级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先后制定下发了《肃南县农牧村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肃南县村级组织工作运行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意见》和《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代理制的意见》等制度规范,强化了对村干部和村级组织工作的管理监督。各农牧村普遍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以及“一事一议”、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村民代表议事制等制度,坚持大事和群众商量,村务向群众公开。健全完善了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落实,村级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三)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领域党建工作,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党建工作格局。

  1、机关党建工作在规范中提高。不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积极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行党员干部目标化管理和工作过程管理,为每一名机关干部配发胸牌,在办公桌摆放桌牌,亮出党员干部身份,并以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为重点,把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组织监督、群众评议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机关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同时,以创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五个好”(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工作业绩好、纪律作风好、群众评价)和“五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和谐型机关)为目标,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增强了机关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已有54个部门单位领导班子被县委确定为思想政治建设“五个好”班子。

  2、学校党建工作取得新进步。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和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龙头工程、形象工程、师表工程“三个工程”,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师德教育月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干部队伍、党员队伍、教师队伍“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学校党风、校风、师风建设,引导党员教师在推进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教育创新、教书育人的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教师做教育教学科研的排头兵,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做教师、学生的知心人,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3、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改进。不断加强社区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建设,县财政拨付50万元,部门单位帮扶7万元,为3个社区协调解决了活动场所,并配备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和办公设备,完成活动室布置,购置图书音像资料。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实施“社区五项工程”(实施以基层组织为核心的党员先锋工程、以维护稳定为基础的平安社区工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提高素质工程、以服务居民为宗旨的便民服务工程、以居民参与为重点的共驻共建工程)和开展“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社区党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群众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目前,3个社区党支部中有1个被确定为“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1个被确定为“县级党建工作示范点”。

  4、企业党建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加强。成立了县企业党工委和企业党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理顺非公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党建工作的困难和不足,进一步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认真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不断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建立了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从县直机关抽调业务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的科级后备干部派驻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指导帮助企业开展党建工作。2006年以来,先后向企业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46人次,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24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6人,组建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4个,建成市、县级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5个,培育了祁连山生物公司、县民族贸易公司等一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典型,较好地发挥了带动辐射作用。

  (四)狠抓培训,强化管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要求,坚持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夯实基础教育,创新管理手段,深化党性实践,促进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抓基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始终坚持“四重”,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一是坚持党员标准重质量。坚持质量重于数量,注意把理想信念坚定,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取得突出成绩,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了新党员质量。2006年以来,全县共发展党员37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67名。二是坚持均衡发展重结构。注重在青年、妇女、少数民族和生产、工作一线以及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发展党员。特别是在农牧村,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和“双培双带”工程,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年轻党员”计划,落实“1+2”发展党员要求(党支部每发展1名党员必须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狠抓了后进村发展党员工作,着重解决多年不发展党员、党组织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在“非公”企业中,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和支持企业建立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员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进一步改善。三是坚持教育引导重培养。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注重在先进典型、技术能手、岗位标兵、致富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坚持“推优”制度,努力把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凝聚到党组织周围。2006年以来,共发展“双强型”党员127人,有86人被推优入党。四是坚持制度建设重管理。制定完善了发展党员公示制、责任追究制、投票表决制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谈心、思想汇报、培训考察、预审通气等制度,并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了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奖惩激励,以制度为规范,使发展党员工作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轨道。

  2、抓关键,围绕提素质增本领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坚持“五个依托”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依托“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党员正常学习教育。在农牧村和社区,全面推行了“集中学习日”制度,定期、定时、定内容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同时,发挥乡镇“流动党校”和村级“党员流动活动室”便捷高效实用功能,开展“双流动”教育活动,把学习课堂搬进牧民帐篷,把政策知识送进党员家中,重点解决党员居住分散难集中的问题。二是依托县乡党校主阵地作用抓好党员理论培训。县委认真研究制定全县党员干部年度培训规划,将培训任务分解到各级党组织,统筹安排好培训时间及培训内容,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和乡镇党委统一组织实施。除聘请专家、教授讲课辅导和观看电教片外,县委常委带头,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结合自身分管工作作专题讲座和辅导,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三是依托远程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抓好党员的科技文化知识培训。大力实施“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按照运行科学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教学经常化、效益最大化的“五化”要求,坚持“建、管、学、用”并重,重点在“学、用”上下功夫,配齐配强“五支队伍”,健全完善站点管理使用制度,加大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推行“五步教学法”(调查了解、按需下载,分类收看、座谈讨论,跟踪考察、征求意见,专家答疑、指导服务,双向反馈、深化效果),以定期集中和自由开放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培训。大力实施“万名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下派100名科技辅导员,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围绕发展肉牛养暖棚育肥、高原大棚蔬菜种植、特色旅游餐饮服务、富余劳动力输转等产业,分期分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工程开展以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37多期,培训农牧村党员干部和群众1.3万人次。四是依托赴外培训抓好党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大党员干部赴外培训力度,2006年以来,共选派54名党员干部参加了省、市委组织的调训,组织乡村干部、经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等赴外培训21期,培训537人次,并组织100名县、科级领导干部赴中央党校参加了培训。五是依托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抓好党员的党性宗旨观念教育。各级党组织通过组织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党员党性观念和宗旨观念的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促使他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牧区的信心和决心。

  3、抓整建,立足规范化科学化做好党员管理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党员管理方法和手段,完善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管理办法》、《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切实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对农牧村、社区党员实行“岗位”管理。积极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结合党员年龄、性别、文化知识和自身特长科学设定岗位,并按照支部设岗、党员认岗、组织定岗、群众评岗的方式督促党员上岗履责,使他们在政策宣传、倡导新风、科技服务、调节纠风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大力推行到社区报到制度,加强了对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和监督。以社区党支部为纽带,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和机关党员干部的优势,全面推行社区“楼院党小组”创建工作,促使机关和离退休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发展。对流动党员实行活动证书管理。县上开通了“12371”党员服务电话,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和信息库,各乡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台,积极探索推行“县内联建、县外联管,属地主管、原地协管”的“双联双管”模式,督促他们及时办理登记领证手续并积极参加所在地党组织活动,促进了流动党员管理的规范化、经常化,确保了166名流动党员均能参加组织活动。与此同时,针对矿山企业受季节和地域影响大的实际,以组建党组织为基础,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成立县企业党工委的基础上,在祁青工业园区成立党总支,并以联建方式成立2个党支部,实行归口管理,使所属企业一些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的党员重新“回家”。

  (五)突出实践,创新载体,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得到充分发挥。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强改进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有力措施,全县各级党组织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活动载体,积极为党员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1、立足提高党员素质,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深入开展“双流动”教育活动。针对牧区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季节性流动大接受集中教育培训难的特殊性,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在农牧村全面推行统一集中学习日制度,并充分利用乡镇“流动党校”和农牧村“党员流动活动室”便捷、高效的功能开展“双流动”活动。为乡镇流动党校配齐制片设备和技术人员,负责下载存储相关信息资料,精选适合牧区党员群众的培训内容,采取移动硬盘装载、刻制光碟播放等形式,定期到牧业点开展培训。为村级流动活动室配备发电机、电视机、VCD等电教设备,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培训。在相对集中的冬春季节,组织开展“大集中”活动;在流动性大的夏秋季节,按照“相邻、就近、方便、实效”的原则,以片定点,组织开展“小分散”活动,把党校“搬”进党员家中,知识“送”进牧民帐篷,使党员走到哪里,教育培训就跟到哪里。

  2、立足发挥农牧村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深入开展“三队三强”活动。针对农牧村党组织作用发挥难、党员先进性难体现的实际,深入开展了“三队三强”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深化了“双培双带”工程内涵,形成了支部引路、党员创路、群众上路的良好格局。一是组建支部服务队,强化堡垒作用,体现支部党员先进性。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产业为依托,把村“两委”成员和党员致富能人按生产需要和个人特长组织起来建成支部服务队100个,开展“八送入户”活动,为农牧民党员群众送政策、送思路、送信息、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技术、送服务,有效解决了农牧民党员群众办事难、发展生产难的问题,提高了农牧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双带”致富能力,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二是组建党员帮扶队,强化先锋作用,架起党群共富连心桥。以党员致富能人、技术骨干和科技致富能手为主体,组建党员帮扶队136个。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开展党群“结对帮扶”活动,以产业共富链的形式建成帮扶对子356个,并为他们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明确帮扶要求和目标,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断线。通过思想领、信息引、物资帮、技术带、方法促,使困难户“扶得起、走得直、能致富”。目前,全县大部分困难群众都走上了靠暖棚养殖、旅游服务、劳务输出、屠宰贩销等产业发家致富的路子。三是组建能人示范队,强化培带作用,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对全县农牧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致富能人、“土”专家、“羊”秀才等进行重点培养,组建能人示范队124个,发挥他们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搭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桥梁,形成了带群众致富,促经济发展的致富产业链,全县70%以上的农牧民群众都被聚集到了产业链上,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3、立足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建新格局,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深入开展了城乡党组织“互帮互促、共建联建”活动。去年以来,县委着眼建立城乡一体的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以“城乡组织手拉手、互促共赢谋发展”为目标,县直部门单位和101个农牧村按照按照“党群部门联后进村、政法部门联问题村、经济部门联贫困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原则结成“1+1”共建联盟,县直部门单位党组织与联建村党支部签订《城乡结对共建目标责任书》,大力推进组织、队伍、制度、活动、阵地“五个联建”。县直机关帮助农牧村党支部健全村民委员会和团妇、计生、治保、理财等各类村级配套组织,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完善村级工作制度规范;抽调101名科级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驻村工作,机关党员与联建村困难党员群众建成“一对一”帮带连心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联建村开展政策法规宣传、信息服务和调研实践活动,增进县直机关党员的宗旨观念,组织农牧村党员走进机关开展学习交流和联谊活动,促进转变观念,改进思路,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实现了城乡党建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去年,县直机关共为联建村协调解决项目资金160多万元,办实事500余件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40场次,传授技术技能26项,传播市场信息330多条,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村经济发展。

  4、立足党员在各自岗位做贡献,不断创新实践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按照“一个类型一个主题,一个地方一个特色”的要求,根据农牧村、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五种类型不同行业特点和党员队伍实际,坚持分类要求、分层指导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争先创优”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农牧村党员开展党群同致富、共建新农村的争当“创业先锋”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开展服务居民群众、共建和谐社区的争当“奉献先锋”活动,组织企业党员开展立足岗位奉献、促进企业经营的争当“岗位先锋”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开展围绕大局服务、推动科学发展的争当“服务先锋”活动,组织事业单位党员开展恪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形象的争当“行业先锋”活动,促使各类党员在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和各自岗位上体现先进性。

  (五)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抓落实促工作的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坚持以健全完善制度为先导,着眼长远抓规范,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是建立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成立全县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委每年初对全县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年底进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措施。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听取各党工委的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问题,安排部署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工作,督促完成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

  二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各自分工,每人联系1个乡镇、1个农牧村、1个社区、1个企业和1所学校,尤其是在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工作难度大的基层党组织,由县委常委重点联系指导,经常深入联系点指导工作,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共建立了74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

  三是建立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将党建工作列入乡(镇)和部门单位目标考核责任书,逐级落实领导责任,健全完善了县委、党工委、总支(支部)三级书记、三级组织责任机制,形成了责任明晰、分工明确、运转有效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委负总责、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责任体系,确保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是建立党建工作逐级报告制度。明确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季度向党工委书面报告一次党建工作情况,各党工委每半年向县委书面报告一次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要日程。

  五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保障制度。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切实解决好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等方面的困难,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条件。从2007年开始,对全县农牧村和社区离任干部和老党员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目前,已为237名农牧村、社区离任干部和195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49.2万元。

  六是建立了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制度。按照 “体现特色,培育品牌,分层推进,逐步提高”的思路,把示范点创建与“五个好”党组织创建紧密结合,软硬并举虚实结合,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2006年以来,先后有21个乡镇、农牧村、社区、企业基层党组织被确定为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 26个基层党组织被确定为县级党建工作示范点,有39个乡镇、农牧村被县委评定为“五个好”乡村党组织,有80多个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市、县委的表彰。

  七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督查制度。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的程度、产生的实际效果和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单项工作抽查和综合督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发展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限期责令整改。并通过重点工作督查或与干部群众座谈、征求意见、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进行明察暗访,拓宽了听取意见、改进工作的渠道。

  八是建立了党建工作观摩交流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现场观摩会,通过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查找不足、改进提高,促进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一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建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还不够明显。

  2、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还待于进一步提高。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思想理论水平不够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畏首畏尾,缺少敢闯敢干的魄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思路不宽、措施不力;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深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精神不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会抓党建工作、抓不实党建工作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3、党员队伍结构性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全县60岁以上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9.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2.9%。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一些农牧村存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难的问题。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村干部难选、难当、难以胜任,个别村还出现“矮子里面拔将军”和“轮流坐庄”的现象,致使村级工作年年都是旧模样,群众对干部失去信心。

  4、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不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处在较低层次,特别是农牧村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缺钱办事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企业效益不佳,用于党建工作的经费捉襟见肘,基层党建工作投入不足,基层组织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工作创新。

  三、今后工作的重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并对党的建设作出了“一条主线、五个重点、六项任务、一个目标”的总体部署,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后,我县基层党建工作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分类指导,不断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根据乡镇、农牧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同类型,坚持以培养素质优良的基本队伍、建设标准规范的基本阵地、开展务实有效的基本活动、建立可行管用的基本制度、完善必要可靠的基本保障“五个基本”建设为重点,在固本强基、攻坚克难、完善机制、创新提升上下功夫、见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证。

  1、着眼于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壮大党的力量,培养素质优良的基本队伍。紧紧抓住基层班子,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后备干部队伍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下大力改善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着力激活这个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最活跃的“第一要素”,切实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适应科学发展的党员干部队伍。

  2、着眼于开展工作有场所、发挥作用有平台,建设标准规范的基本阵地。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标准规范的党员学习教育阵地、党员实践基地和党务宣传阵地,确保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场地,党员接受教育培训有场所、发挥作用有平台。

  3、着眼于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开展务实有效的基本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富有特色、与党员切身利益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群众的支持度,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党员接受教育经常化、发挥作用载体化,把党的旗帜树起来,让党员形象亮起来,让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先进性,将更多的群众凝聚到党的周围,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体现先进性、发挥作用搭建有效载体。

  4、着眼于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果,建立科学管用的基本制度。着眼于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巩固发展党建工作成果,以建立公正透明、科学有效、完整配套、操作可行、运转协调的基层党建制度体系为目标,大力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的基本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完善和严格执行制度,切实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改进的长效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奠定坚强的制度保证。

  5、着眼于工作能够正常运转、活力能够长久保持,完善必要可靠的基本保障。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千方百计解决基层党组织的经费保障问题,并以经费保障为重点,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激励保障,使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强大保障下不断推进加强,永葆生机与活力。

  为完成上述基本任务,今后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清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要把基层党建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制定实施的办法和措施。特别是要把创新党的组织管理体制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点,建立健全党的工作全覆盖的工作体系。

  二是要在队伍建设、提升素质上下功夫。要抓好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现有党务干部队伍的培养,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乡镇党校教育基地的作用,提高党务干部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要注重培养年纪轻、学历高、有潜力、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充实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改善结构,提高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党员队伍特别是农牧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年龄偏大、知识偏低、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活力。

  三是要在加强研究、推陈出新上下功夫。对党建工作中不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党的工作全局问题,要组织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务工作者、党员干部进行联合攻关,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行调查研究,力求理论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要在抓好典型、形成特色上下功夫。要不断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鲜经验,以“树典型、抓推广、带全面”的工作思路,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推广不同类型基层党建工作经验。要把学与创、学与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作用,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不断形成我县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特色。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